全选
    显示模式:: |
    2025年第24卷第5期
    • 2025,24(5). DOI:

      Abstract:

    • 2025,24(5). DOI:

      Abstract:

    • 临床研究
    • 刘刚,张丽,黄夕华,陈雯雯

      2025,24(5):321-32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67

      Abstract: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EN)治疗后胃肠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分析胃肠不耐受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EN支持治疗的16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EN治疗后胃肠不耐受者纳入观察组(n=69),将EN治疗后胃肠耐受者纳入对照组(n=91),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生活质量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EN治疗后胃肠不耐受的相关因素。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EN治疗后胃肠不耐受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餐后2h血糖(2hPG)、血清白蛋白、使用镇静药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腹内压、中心静脉压、EN开始时间、神经功能紊乱、情绪紧张、脑梗死后继发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hPG≥11.1mmol/L(OR=6.253,95%CI 1.604~24.367)、血清白蛋白<35 g/L(OR=4.679,95%CI 1.189~18.413)、腹内压≥15mmHg(OR=3.823,95%CI 1.207~12.103)、中心静脉压≥12cmH2O(OR=4.683,95%CI 1.209~18.144)、EN开始时间≥3d(OR=3.939,95%CI 1.164~13.331)、神经功能紊乱(OR=5.468,95%CI 1.331~22.470)、情绪紧张(OR=3.995,95%CI 1.180~13.519)及脑梗死后继发感染(OR=4.100,95%CI 1.209~13.903)是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EN治疗后胃肠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发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EN治疗后胃肠不耐受与生活质量中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均呈显著负相关(rs=-0.734,-0.664,-0.484,-0.628;P<0.05)。结论 2hPG≥11.1mmol/L、血清白蛋白<35g/L、腹内压≥15mmHg、中心静脉压≥12cmH2O、EN开始时间≥3d、神经功能紊乱、情绪紧张及脑梗死后继发感染是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EN治疗后胃肠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上述因素的管理,为营养支持及生活质量改善奠定基础。

    • 马艳,熊登妮,胡蓉,黎蓓

      2025,24(5):326-33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68

      Abstract: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EN)对老年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康复、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老年PLC患者分为观察组(早期EN,n=60)及对照组(常规饮食干预,n=6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及14d的肝功能、免疫功能,统计其围术期相关指标;出院时采用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ACT-Hep)第四版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术后随访1年,统计患者预后。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7d,观察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4d,观察组患者胆碱酯酶(CHE)、ALB、CD4+细胞占比以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时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及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早期EN是其术后1年生存情况的保护因素(95%CI 0.144~0.793;P<0.05)。结论 早期EN治疗可促进老年PLC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早期EN是影响患者术后1年预后的独立因素。

    • 刘思琪,高远,苏清清,祁佩瑶,皮红英

      2025,24(5):331-33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69

      Abstract:

      目的 探讨老年人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老年人的跌倒恐惧制定精准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连续性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跌倒门诊收治的207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心理韧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患者进行调查。根据跌倒恐惧得分将患者分为低、中、高水平跌倒恐惧组,3组分别有113例、48例、46例老年患者。采用SPSS 2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 Wallis H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跌倒恐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207例患者跌倒恐惧得分为21.0(17.0,32.0)分。低、中、高水平跌倒恐惧组的老年人分别占54.59%(113/207)、23.19%(48/207)、22.22%(46/207)。3组患者近一年跌倒史、跌倒骨折史、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使用助行器、听力异常、躯体感觉异常、心理韧性和睡眠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跌倒骨折史、神经系统疾病、躯体感觉异常及心理韧性水平低是中等水平跌倒恐惧的危险因素(P<0.05);近一年发生过跌倒、跌倒骨折史、听力异常、躯体感觉异常、使用助行器、心理韧性水平低及睡眠质量差是老年人高水平跌倒恐惧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 老年人的跌倒恐惧水平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心理韧性水平较低及具有较高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将心理韧性评估纳入跌倒恐惧的管理中来,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从而减轻跌倒恐惧。

    • 赵均棠,潘艳艳,葛益飞,黄海宁

      2025,24(5):336-34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70

      Abstract: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40例老年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调查患者生存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老年MH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MH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140例老年MHD患者SF-36量表中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得分分别为(213.85±17.19)分、(156.24±11.73)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学历、婚姻状态、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血液透析频率、睡眠情况、焦虑情况的老年MHD患者生理健康得分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社会支持、焦虑、抑郁的老年MHD患者心理健康得分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睡眠情况与生理健康得分呈正相关(r=0.396,0.462;P<0.001);年龄与生理健康得分呈负相关(r=-0.371; 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正相关(r=0.387,0.525; P<0.001);焦虑、抑郁与心理健康得分呈负相关(r=-0.403,-0.369;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及睡眠情况为老年MHD患者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焦虑及抑郁为老年MHD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MHD患者生存质量偏低,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睡眠情况、社会支持、焦虑、抑郁均为其影响因素。

    • 杨锦,王维,张晓燕,惠敏,李海燕

      2025,24(5):341-34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71

      Abstract:

      目的 探讨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9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41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测试组(n=275)及验证组(n=137)。根据肠道准备质量,将测试组中患者分为两个亚组,肠道准备成功者纳入成功组(n=178),肠道准备失败者纳入失败组(n=97)。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影响因素,并以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预测效能。结果 成功组与失败组体质量指数、行走情况、便秘、结直肠手术史、首次进行结肠镜检查、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大量腹水、腹部/盆腔手术史、基础病种类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便秘(OR=4.384,95%CI 1.136~16.919)、结直肠手术史(OR=4.043,95%CI 1.392~11.743)、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OR=5.013,95%CI 1.237~20.317)及基础病种类≥2种(OR=4.973,95%CI 1.335~18.526)是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危险因素代入风险预测模型,发现上述因素在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中的预测灵敏度为67.18%、特异度为85.69%,曲线下面积(AUC)为0.739。验证组检验结果发现,灵敏度为66.54%、特异度为82.37%,AUC为0.709。结论 便秘、结直肠手术史、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及基础病种类≥2种均会对老年胃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产生影响,且以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在老年胃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中预测效能较佳,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干预方案,提高肠道准备质量。

    • 谢倩倩,任海林,王瑶

      2025,24(5):346-35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72

      Abstract: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术前术后均采用社会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其应对方式,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评估其生活质量。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总分、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及应对方式中面应对应对得分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应对方式中回避、屈服应对得分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生活质量与面对应对呈正相关,与回避、屈服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840、-0.646、-0.48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方式为夹闭(OR=3.912,95%CI 1.406~10.882)、动脉瘤位置后循环(OR=4.811,95%CI 1.348~17.168)、术后并发症(OR=3.939,95%CI 1.405~11.045)、动脉瘤直径>25mm(OR=4.948,95%CI 1.376~17.794)、Hunt-Hess评分Ⅲ级(OR=4.336,95%CI 1.291~14.560)、消极应对方式(OR=4.581,95%CI 1.304~16.093)是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且手术方式为夹闭、动脉瘤位置后循环、术后并发症、动脉瘤直径>25mm、Hunt-Hess评分Ⅲ级、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积极管理。

    • 王滢,谭琴,于桂馥,熊娅君

      2025,24(5):351-356.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73

      Abstract:

      目的 调查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短期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方法 开展回顾性研究,将遂宁市中心医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36例行急诊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急诊组,将同期收治的140例行择期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择期组。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以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分别调查患者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根据急诊组患者SF-36总得分,分为生活质量良好组64例(术后1个月SF-36总得分≥平均得分)与生活质量不佳组72例(术后1个月SF-36总得分<平均得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急诊组患者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急诊组患者PCI术后1个月SF-36中精力(VT)、情绪职能(RE)、精神健康(MH)维度以及量表总得分均显著低于择期组,MCMQ中回避及屈服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CMQ中面对维度与SF-36中VT及RE维度呈正相关(r=0.341,0.279;P<0.001),回避维度与SF-36中RE及MH维度呈负相关(r=-0.293,-0.311;P<0.001),屈服维度与SF-36中VT及RE维度呈负相关(r=-0.366,-0.374;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78,95%CI 1.166~3.023)、合并糖尿病(OR=3.971,95%CI 1.690~9.333)以及术后残余狭窄(OR=3.391,95%CI 2.094~5.491)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急诊PCI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大专及以上学历是保护因素(OR=0.460,95%CI 0.274~0.774)。结论 与择期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相比,急诊PCI患者术后1个月VT、RE及MH反映心理状态维度的生活质量更差,且VT、RE及MH维度得分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弱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女性、合并糖尿病、术后残余狭窄等高危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注。

    • 圣媛媛,陈颖,顾晓琳,王晓娜

      2025,24(5):357-36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74

      Abstract:

      目的 探讨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附属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30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术后1个月采用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情况。GIQLI得分<121分者纳入观察组(n=37),GIQLI得分≥121分者纳入对照组(n=93)。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切除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结石特性、插管次数、胆囊壁厚度、周围器官粘连、Calot三角粘连、手术方式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9、10.013、4.134、4.767、5.121、8.353、8.19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泥沙状结石(OR=3.916,95%CI 1.157~13.252)、插管次数>3次(OR=4.632,95%CI 1.143~18.773)、胆囊壁厚度>5mm(OR=4.125,95%CI 1.071~15.887)、周围器官粘连(OR=3.854,95%CI 1.154~12.864)、Calot三角粘连(OR=4.609,95%CI 1.237~17.170)及术后并发症(OR=4.108,95%CI 1.214~13.903)是影响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泥沙状结石、插管次数、胆囊壁厚度、周围器官粘连、Calot三角粘连及术后并发症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不佳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术前需对以上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给予针对性措施,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刘瑞芳,金凤仙,张腾花

      2025,24(5):361-36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75

      Abstract:

      目的 调查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并分析术后早期生活质量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55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对患者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者142例。采用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评估患者整体功能状态。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使用中文版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L)调查患者生活质量。在术后1周使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肺癌模块评估患者症状群特点。以术后1周生活质量FACT-L总得分分组,将患者分为良好组74例(≥平均分)及不良组68例(<平均分)。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肺癌患者术后1周生活质量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1周时,老年肺癌患者FACT-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P<0.05),术后1个月FACT-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吸烟史占比、aCCI>5占比及气短、疲乏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3.425,95%CI 1.980~5.922;P<0.05)、aCCI>5(OR=2.627,95%CI 1.455~4.744;P<0.05)、气短(OR=2.545,95%CI 1.284~5.043;P<0.05)及疲乏(OR=3.086,95%CI 1.730~5.508;P<0.05)均为老年肺癌患者术后1周生活质量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下降,但术后1个月可回升至术前水平。术后1周生活质量不良与吸烟史、基础状态差及术后气短、疲乏症状密切相关。

    • 许青青,褚曼曼,刘晚

      2025,24(5):366-37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76

      Abstract:

      目的 分析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3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22例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调查术后7d疼痛情况,采用36项健康调查问卷(SF-36)调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7d的VAS评分(3.63±0.76)分,轻度疼痛73例,中度疼痛40例,重度疼痛9例;患者术后SF-36各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重度疼痛(β=0.285;P<0.001)、手术时长>3h(β=0.169;P=0.009)、心理弹性差(β=3.482;P=0.001)可正向预测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疼痛,术前重度疼痛(β=-0.322;P<0.001)、手术时长>3h(β=-0.189;P=0.003)、心理弹性差(β=-0.238;P=0.001)、低社会支持度(β=-0.167;P=0.017)可负向预测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生活质量,回归方程显著(F=12.834、16.497;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术后SF-36总分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507;P<0.001),与社会支持评测表、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均呈正相关(r=0.479,0.524;P<0.001)。结论 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前重度疼痛、手术时长超过3h、心理弹性差均可显著影响患者术后疼痛和生活质量。此外,患者生活质量还受社会支持的影响,与术后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水平有关。

    • 聂庭玉,刘霖,赵力博,薛鑫,刘美麟,李天骄,韩继明

      2025,24(5):371-376.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77

      Abstract:

      目的探讨尿酸(UA)和腰围(WC)对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等6家三甲医院门诊或睡眠中心首诊为OSA的男性患者671例。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睡眠呼吸参数、生化指标以及临床病史等资料。根据UA和WC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n=290)、单纯高尿酸血症组(n=54)、单纯腹型肥胖组(n=276)和高尿酸血症-腰围组(HUAW,n=51)。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随访终点事件为MACE。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采用Kaplan-Meire曲线分析4组患者MACE累积发生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UA和WC对老年男性OSA患者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4组患者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W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氧减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和高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UAW组MACE累积生存率低于其他3组(PLog-rank=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纯腹型肥胖组(HR=1.968,95%CI 1.106~3.503;P=0.021)及HUAW组(HR=3.811,95%CI 1.811~8.019;P<0.001)MACE发生风险显著升高。调整混杂因素后,结论一致。调整后单纯腹型肥胖组和HUAW组的风险比分别为2.737(95%CI 1.343~5.581;P=0.006)和4.228(95%CI 1.783~10.026;P=0.001)。此外,年龄(HR=1.048,95%CI 1.013~1.084; P=0.006)和高血压(HR=2.547,95%CI 1.312~4.945; P=0.006)是老年男性OSA患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亚组分析中,单纯腹型肥胖组和HUAW组中≥70岁[(HR=3.039,95%CI 1.008~9.165)和(HR=4.703,95%CI 1.158~19.090)]以及合并高血压[(HR=2.606,95%CI 1.183~5.740)和(HR=4.747,95%CI 1.898~11.870)]患者MACE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均P<0.05)。此外,HUAW组<70岁患者MACE风险也升高(HR=4.530,95%CI 1.379~14.878;P<0.05)。结论HUAW和单纯腹型肥胖老年男性OSA患者MACE发生风险较高。OSA患者应控制体质量并关注全身体脂分布,早期筛查UA水平。

    • 武晨晨,钱晨,吴海燕,熊新魁

      2025,24(5):377-38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78

      Abstract:

      目的 对老年食管癌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发生声门下分泌物滞留现状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心胸外科于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手术并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生声门下分泌物滞留与否分为两组,其中滞留组患者75例,非滞留组患者45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及围术期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逐步回归法分析评估影响老年食管癌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声门下分泌物滞留等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滞留组年龄、有吸烟史人数均高于非滞留组,且该组患者手术时长、气管插管时间均多于非滞留组,留置胃管人数、喉返神经损伤人数及胃食管反流人数均高于非滞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2.380,95%CI1.076~5.264)、吸烟史(OR=2.323,95%CI 1.040~5.189)、术前留置胃管(OR=3.040,95%CI 1.543~5.990)、胃食管反流(OR=2.732,95%CI 1.247~5.983)是老年食管癌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出现声门下分泌物滞留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存在声门下分泌物滞留风险,吸烟、高龄及消化系统疾病均是高危因素,临床应综合评估后对高风险人群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 蔡丹丹,关珊珊,何田,吴雅婷,钟梅

      2025,24(5):381-384.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79

      Abstract:

      目的 调查抑郁情绪与血脂代谢交互作用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疾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佛山复星禅诚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510例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筛查骨质疏松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元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并将抑郁情绪及血脂代谢紊乱作为2个交互项,调整混杂因素,评价抑郁情绪与血脂代谢紊乱交互作用对绝经后女性罹患骨质疏松的影响。结果 510例绝经后女性中有169例合并骨质疏松,占比33.1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抑郁(OR=2.843,95%CI 1.366~5.918)及血脂代谢紊乱(OR=2.683,95%CI 1.660~4.337)是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抑郁及血脂代谢紊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1.151,95%CI 0.379~1.768;交互作用归因比(API)=0.425,95%CI 0.173~0.743;交互作用指数(SI)=2.264,95%CI 1.077~5.157。结论 抑郁及血脂代谢紊乱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 基础研究
    • 吴庆峰,丁永锴,刘畅,章欣,徐倩,李绒,张麒,杜英臻

      2025,24(5):385-39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80

      Abstract:

      目的 探究胰岛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及具体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WT组)、LPS组、LPS+胰岛素组(LPS+INS组)和LPS+胰岛素+ML385(Nrf2蛋白抑制剂)组(LPS+INS+ML385组),每组6只。通过气管内滴注LPS建立LPS诱导的ALI模型,造模12h后处死,收集小鼠肺组织并进行检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肺损伤严重程度,采用吉姆萨染色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BALF中促炎因子水平及肺组织中铁死亡相关指标,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9.0和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WT组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加重,BALF中炎症细胞及促炎因子显著增加(均P<0.05)。与LPS组相比,LPS+INS组小鼠肺组织中丙二醛显著下降,谷胱甘肽水平增加;LPS+INS组小鼠肺组织中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LPS+INS组相比,LPS+INS+ML385组Nrf2及GPX4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在ALI中,胰岛素通过激活Nrf2/GPX4通路减轻铁死亡,为临床干预ALI提供新靶点。

    • 病例报告
    • 姜辉,欧阳青

      2025,24(5):391-392.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81

      Abstract:

    • 综述
    • 杨荩冉,刘英华

      2025,24(5):393-396.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82

      Abstract:

      胰岛素抵抗(IR)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其机制主要与手术应激、炎症反应及代谢变化干扰胰岛素通路有关。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在改善IR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围手术期IR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机制,探讨了不同营养干预策略对围手术期IR的影响,包括术前营养评估、降糖药物的应用以及加速康复外科方案,特别强调脂肪酸在调节围手术期IR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和管理围手术期IR提供参考。

    • 陈叶,王雪慧,李竹英

      2025,24(5):397-40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5.083

      Abstract: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和肺功能加速进行性下降为特征,表现为黏液高分泌、气道壁增厚和肺泡破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转归通常是肺心病。传统治疗不能有效抑制病情进展,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被诱导分化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同时具有多向分化、抗炎、免疫调节、操控和恢复临近细胞等功能,在慢阻肺的治疗中显示出应用价值。本文就目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阻肺的作用机制、给药途径、临床研究进行回顾分析,以更好地了解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阻肺的潜力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全选
    显示模式:: |
    全选
    显示模式: |
    按检索
    检索词

    主 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 办: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

    电 话:010-66936756

    E-mail: zhlndqg@mode301.cn

    创刊人:王士雯

    主 编:范利

    执行主编:陈韵岱

    编辑部主任:王雪萍

    ISSN:1671-5403

    CN:11-4786/R

    创刊时间:2002年

    出版周期:月刊

    邮发代号:82-408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