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选
    显示模式:: |
    2025年第24卷第6期
    • 2025,24(6). DOI:

      Abstract:

    • 临床研究
    • 祝玮容,高敏,陆轶晟,吴玉涛

      2025,24(6):401-40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84

      Abstract:

      目的 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伴心原性休克老年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介入中心接受介入治疗中应用IABP的150例老年STEMI伴心原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MACE,将发生MACE的患者设为发生组(45例),将未发生MACE的患者设为非发生组(105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MACE发生情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150例患者中,共有45例(30.0%)发生MACE。发生MACE患者的MLHFQ生活质量总分为(39.84±2.05)分,未发生MACE患者的MLHFQ生活质量总分为(33.27±2.06)分。未发生组和发生组的年龄、是否吸烟、合并糖尿病和合并高脂血症、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脂蛋白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LVEF、LDL-C、hs-CRP、血红蛋白、cTnI、Lp(a)是老年STEMI伴心原性休克介入治疗中应用IABP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心绞痛再发作、严重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与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r=-0.432,-0.527,-0.563,-0.413;P<0.05)。结论 老年STEMI伴心原性休克介入治疗中应用IABP的MACE发生率较高,生活质量较低。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LVEF、LDL-C、hs-CRP、血红蛋白、cTnI和Lp(a)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且患者MACE的发生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 吴晓燕,李辉,贾金芳,张洁,徐琴

      2025,24(6):406-41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85

      Abstract: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CRF)患者正压通气失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COPD合并CRF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正压通气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n=108)和治疗无效组(n=42)。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COPD合并CRF患者正压通气失败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老年COPD合并CRF患者正压通气失败与生活质量得分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pH值、呼吸频率、血乳酸、C反应蛋白(CRP)及B型脑钠肽(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15分(OR=4.778,95%CI=1.398~16.329)、治疗前PaCO2≥75mmHg(OR=3.971,95%CI=1.166~13.518)、治疗前血乳酸≥1.7mmol/L(OR=5.099,95%CI=1.258~20.665)、治疗前CRP≥85 mg/L(OR=3.377,95%CI=1.188~9.599)、治疗前BNP≥250ng/L(OR=4.468,95%CI=1.183~16.876)是影响老年COPD合并CRF患者正压通气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正压通气治疗有效组SGRQ中疾病影响、活动受限和呼吸症状维度得分以及总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老年COPD合并CRF患者正压通气失败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923,P<0.05)。结论 入院时APACHEⅡ评分≥15分、治疗前PaCO2≥75mmHg、治疗前血乳酸≥1.7mmol/L、治疗前CRP≥85mg/L、治疗前BNP≥250ng/L是影响老年COPD合并CRF患者正压通气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强化对上述指标的监测,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这对提升治疗有效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张云飞,许华,单世君,夏源,张秀华

      2025,24(6):411-416.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86

      Abstract:

      目的 构建老年肺癌根治切除术后谵妄(POD)风险模型并评估其效能。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3月至8月收治的618例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433)与验证集(n=185)。术后1~3d,由具有资历的工作人员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患者POD发生情况,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各指标资料。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查影响训练集患者POD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构建POD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利用验证集对预测模型的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618例老年肺癌患者根治术后共119例并发POD(19.26%),其中训练集88例(20.32%),验证集31例(16.76%),两组患者PO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1,P=0.303)。以训练集患者是否发生POD作为因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9岁(OR=2.221,95%CI 1.642~3.004)、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2分(OR=1.540,95%CI 1.011~2.348)、开胸手术(OR=1.902,95%CI 1.177~3.075)及丙泊酚用量(OR=1.413,95%CI 1.133~1.764)是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提示,上述结果构建的预测模型在预测验证集患者POD发生风险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95%CI 0.746~0.917),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710、0.838。结论 年龄、CCI评分、手术方式及丙泊酚用量是影响老年肺癌患者根治术后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在预测患者POD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能,但为保障结论的可靠性,还需增加研究样本进行外部验证。

    • 钟晨露,朱业,顾翔

      2025,24(6):417-42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87

      Abstract:

      目的 评估华法林基因检测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苏北人民医院门诊接受华法林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是否进行华法林基因检测,分为基因检测组和常规随访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值、达到治疗INR时间、达到稳态华法林剂量所需时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及不同时间内两组患者INR在治疗范围的时间百分比(TTR)。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00例,其中基因检测组患者110例,常规随访组患者90例。110例基因检测患者中,在CYP2C9 3位点,90.00%(99/110)为AA野生型,8.18%(9/110)为AC杂合型,1.82%(2/110)为CC纯合型;在VKORC1基因,86.36%(95/110)为AA突变纯合型,11.82%(13/110)为GA杂合型,1.82%(2/110)为GG突变纯合型。基因检测组发生小出血事件2例(1.81%),无大出血事件;常规随访组发生小出血事件6例(6.67%),大出血2例(2.22%)。两组患者在小出血和大出血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检测组达治疗INR值时间为(28.09±31.21)d,常规随访组为(45.47±45.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检测组在最初1个月TTR高于常规随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前3、6、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NR<1.2和INR>3.5事件的发生率上,基因检测组的发生比例低于常规随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检测能辨识个体对华法林的灵敏性,促使患者快速达到目标剂量并将INR维持在最佳治疗范围,进而有助于减少出血和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

    • 周宸,纪莹,刘宴杰,卢彦帮

      2025,24(6):422-426.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88

      Abstract: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认知能力及生存质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4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疾病分期将患者分为Ⅰ期组(n=36)、Ⅱ期组(n=41)、Ⅲ期组(n=32)和Ⅳ期组(n=11)。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汉化版(C-MLQ)评估患者生命意义感,采用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量表(FACT-Cog)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肺癌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ACT-L)评估患者生存质量。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行方差分析、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认知能力及生存质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认知能力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4组患者生活目标、接受与适应、人际关系、自我控制、生命态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837、143.057、155.002、141.778、163.193、323.901,P<0.05)。4组患者感知到的认知障碍、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对其他人的评价、感知到的认知功能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352、215.467、180.125、110.522、390.671,P<0.05)。4组患者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家庭状况、情感状况、肺癌特异性相关症状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062、292.805、300.995、261.993、264.919、312.498,P<0.05)。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认知能力及生存质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756,-0.695,-0.619;P<0.05);生命意义感与认知能力及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534,0.464;P<0.05);认知能力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421;P<0.05)。结论 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对认知障碍的感知增强,对生命意义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亦增强,提示临床需根据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管理。

    • 齐丽伟,魏彬,耿蕊

      2025,24(6):427-43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89

      Abstract: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切除术后鲍曼不动杆菌(AB)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3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394例行肺癌切除术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术后8周内AB、MDRAB感染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B、MDRAB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结果 本研究纳入肺癌切除术老年患者共394例,发生AB感染61例(15.48%),其中MDRAB感染28例(7.1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术后应激性溃疡、联合应用抗生素、术后机械通气、术后放化疗、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与MDRAB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入住ICU时间、术后应激性溃疡、术后机械通气、术后放化疗、住院时间≥15d、术后卧床时间≥5d为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术后入住ICU时间、术后应激性溃疡、联合应用抗生素、术后机械通气、术后放化疗、住院时间≥15d、术后卧床时间≥5d为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切除术后MDRAB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术后入住ICU时间、术后应激性溃疡、联合应用抗生素、术后机械通气、术后放化疗、住院时间≥15d、术后卧床时间≥5d。临床应加强对患者合并症的控制、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抗感染干预等,以降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MDRAB感染的发生。

    • 顾丽娟,殷晓蕾,张晶,黄海宁

      2025,24(6):432-437.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90

      Abstract: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身体活动及负性情绪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5例老年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肾小球滤过率(GFR)轻度受损的CKD 1~2期患者纳入对照组(n=184),GFR中重度受损的CKD 3~5期患者纳入观察组(n=141)。入院时采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TM 1.3)评估患者生存质量,采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身体活动问卷评估患者运动能力,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进行评估。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老年CKD患者身体活动及负性情绪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肾病生存质量(KDTA)、一般健康生存质量(SF-36)总分分别为(56.72±6.14)分和(50.92±6.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0.14±9.26)分和(82.70±9.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70、34.999,P<0.05)。观察组2min台阶试验(2MST)、双手握力和30s座椅站立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84、19.396、28.033、47.766、45.030,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KD患者KDTA评分与患者身体活动中2MST、双手握力、30s座椅站立次数呈显著正相关(r=0.583,0.457,0.591;P<0.05);与HAMA评分、HAMD评分呈负相关(r=-0.616,-0.590;P<0.05)。老年CKD患者SF-36评分与患者身体活动中2MST、双手握力、30s座椅站立次数呈显著正相关(r=0.801,0.670,0.806;P<0.05),与HAMA评分、HAMD评分呈负相关(r=-0.824,-0.906;P<0.05)。结论 老年CKD患者身体活动水平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而负性情绪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因此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对老年CKD患者的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干预,以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

    • 陈增晔,冯亚琴,郝硕,薛娟,董旭,荣蓉,李晓琳

      2025,24(6):438-44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91

      Abstract:

      目的 探讨老年肝功能衰竭(LF)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患者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10例老年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n=29)和非感染组(n=81)。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30d内死亡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LF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29例院内感染患者中,肺部感染者12例(41.38%),胃肠道感染者3例(10.34%),上呼吸道感染者3例(10.34%),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8例(27.59%),尿路感染者2例(6.90%),脓毒症1例(3.45%);共检出病原菌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2株,病原菌分布以肺炎克雷伯菌(44.12%)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时间(OR=5.409,95%CI 1.055~27.733)、侵入性操作(OR=5.692,95%CI 2.132~15.195)、白蛋白(OR=0.380,95%CI 0.157~0.919)、糖尿病(OR=3.995,95%CI 1.919~8.315)、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OR=5.447,95%CI 1.572~18.871)是老年LF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30d内死亡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LF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主要受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白蛋白、糖尿病以及MELD评分影响,发生感染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及30d内死亡率升高。临床需基于上述因素对患者进行提前干预,以控制院内感染风险。

    • 赵慧,徐丽娟,李凤

      2025,24(6):442-44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92

      Abstract: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弹性、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呼吸衰竭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46)、中度组(n=49)和重度组(n=25)。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心理弹性进行评估;采用SGRQ评分评估呼吸状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QoL)测定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患者心理弹性、SGRQ评分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力量性、坚韧性、乐观性、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821、89.754、171.296、125.123,P<0.05),其中重度组评分<中度组评分<轻度组评分。3组患者疾病影响、症状、活动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007、126.710、302.986、166.768,P<0.05),其中重度组评分>中度组评分>轻度组评分。3组患者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169、52.961、35.241、26.253、35.139,P<0.05),其中重度组评分<中度组评分<轻度组评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心理弹性与SGRQ呈显著负相关(r=-0.730;P<0.05),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495;P<0.05),SGRQ与生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608;P<0.05)。结论 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患者心理弹性、SGRQ及生活质量呈显著相关性,提示综合考虑心理因素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 田玉,牛彦雪,乔香玲,赵海川

      2025,24(6):446-45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93

      Abstract: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HBOT)在缓解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临床症状中的价值,并探讨其对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D-D)、血脂代谢及血管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邢台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46例老年冠心病U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HBOT组(HBOT+基础治疗,n=73)和对照组(基础治疗,n=73),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15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外周血D-D、血脂代谢、血管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入院第2天及出院前1d心绞痛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OT组中6例患者因HBOT适应差及高压氧治疗费用问题退出,剩余67例配合完成15d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配合完成15d治疗。治疗后,HBOT组血脂代谢指标TG及血浆D-D水平较同组治疗前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HBOT组血浆D-D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脂代谢指标及血浆D-D水平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炎症因子hs-CRP、Lp-PLA2及Hcy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出院前1d,两组日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持续时间均较同组入院第2天下降;HBOT组治疗后血管炎症因子水平、日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T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4%(62/67)和80.82%(5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T在减少UA发作次数及心绞痛持续时间中具有良好的功效,除传统作用机制外,HBOT还可能通过减少血管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及血液高凝状态,发挥治疗效果。

    • 韦昕廷,赵远方,刘婵媛,张欣,林悦,孙沛,梁校,尼春萍

      2025,24(6):451-45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94

      Abstract: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和照顾者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的交互关系。方法 选择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市中医医院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253组因脑卒中入院的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健康信念量表、中文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修订版对253组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水平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患者及其照顾者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的相关性。采用AMOS 28.0软件建立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健康信念对自身和照顾者健康行为的主客体效应。结果 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与患者健康行为呈正相关(r=0.414;P<0.01);患者健康信念与照顾者健康信念呈正相关(r=0.480;P<0.01);患者健康信念与照顾者健康行为呈正相关(r=0.339;P<0.01);患者健康行为与照顾者健康信念呈正相关(r=0.134;P<0.05);患者健康信念与照顾者健康行为呈正相关(r=0.532;P<0.01);照顾者健康信念与照顾者健康行为呈正相关(r=0.357;P<0.01);在主体效应方面,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健康信念水平均可正向影响自身的健康行为(β=0.557,0.440;均P<0.001);在客体效应方面,仅患者的健康信念正向影响照顾者的健康行为(β=0.181;P<0.05)。结论 鉴于脑卒中患者和照顾者的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间的关系,未来为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需将其照顾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干预。

    • 甘钦,刘天龙,李国强

      2025,24(6):456-46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95

      Abstract:

      目的 探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徐州市肿瘤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接受三线治疗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单药治疗组),另外60例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统计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检测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癌胚蛋白(CE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组病例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性。结果 联合治疗组DCR及ORR分别为76.67%(46/60)和43.33%(26/60),均高于单药治疗组[58.33%(35/60)和25.00%(1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A、CEA、MMP-2及MMP-9水平均低于单药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单药治疗组,CD8+水平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24年2月,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及单药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6.10个月(95%CI 4.607~7.593)与4.00个月(95%CI 3.059~4.941);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9.25个月(95%CI 8.394~10.099)与6.19个月(95%CI 5.583~6.7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98、4.943,P<0.05)。结论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作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三线治疗方案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肿瘤控制效果,但其疗效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进行验证。

    • 邓龙,刘传斌,张辉,王利,林琨

      2025,24(6):461-46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96

      Abstract:

      目的 分析心脏病患者继发肾脏病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以2011年初次随访和血液检测作为基线数据,于2013年、2015年、2018年及2020年进行慢性病随访。共纳入1087例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心脏病患者,根据随访期内是否继发肾脏病,将患者分为无肾脏病组(908例)和肾脏病组(179例)。使用R 4.3.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脏病患者继发肾脏病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风险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截至2020年末次随访,有179例患者继发肾脏病,占比16.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1.56,95%CI 1.01~2.43)、中心型肥胖(OR=2.33,95%CI 1.32~4.12)、肌酐(OR=9.87,95%CI 2.62~37.21)是继发肾脏病的危险因素;睡眠时间(OR=0.87,95%CI 0.80~0.94)是继发肾脏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选取吸烟、中心型肥胖、每天睡眠总时长、肌酐、糖化血红蛋白、代谢综合征作为预测因子,构建心脏病继发肾脏病的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11(95%CI 0.67~0.75;P<0.001),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干预意愿水平下,使用该风险预警模型均能获得临床获益。结论 吸烟、中心型肥胖、肌酐水平及睡眠时间是心脏病患者继发肾脏病的影响因素。基于临床和检测指标构建的心脏病继发肾脏病的风险预测模型,指标客观、易于检测和计算,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能够辅助医师进行更加精准的风险管理和治疗决策。

    • 病例报告
    • 综述
    • 刘月,王东岩,董旭,谭信哲,陈保江,孙嘉婧,张莹,郑茹文

      2025,24(6):468-47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98

      Abstract: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脑卒中患者数量逐年上升,注意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认知障碍之一,也是影响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注意功能障碍不仅通过加剧平衡控制与姿势调节障碍干扰肢体运动功能,还可降低卒中患者在治疗中的依从性,进而延缓整体康复进程。此外,有研究发现注意功能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但其潜在机制尚未阐明。前额叶皮质是注意功能网络和运动功能网络的中枢,具有广泛的联络纤维,与多个脑区紧密关联,以前额叶皮质为切入点,借助磁共振成像及定量脑电图等技术,探寻注意网络与运动功能网络之间的神经连通性,是未来研究的重要突破方向。本文通过对注意功能障碍与运动功能相关性的文献进行梳理,并介绍注意功能障碍的恢复性康复策略,旨在提高临床对注意功能障碍患者的关注度,尽早识别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治疗。

    • 曹梦莹,佟淑平

      2025,24(6):472-47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099

      Abstra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因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COPD前期的肺部异常,保留比值受损肺功能(PRISm)因其更容易发生COPD或急性加重,或可被视为COPD前期人群。PRISm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很高,但其评估、治疗和管理尚无明确的临床指南。PRISm与肺功能的快速下降相关,PRISm人群随着时间的发展不仅有转变为COPD的风险,且其发生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风险也明显增加,因此提高对PRISm的认识至关重要。目前,PRISm发病很普遍,但研究不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PRISm的文献并针对PRISm的危险因素、检查方法以及预后展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赵力博,赵哲,蔡伟梦,芮冬,聂庭玉,李天骄,刘霖,范利

      2025,24(6):476-48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5.06.100

      Abstract: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作为全球广泛流行的潜在致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上气道解剖异常和功能失调的复杂交互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口腔微生态失衡可能通过炎症介质上调和肌肉功能损伤等途径,与气道解剖结构异常产生协同致病效应。本文系统阐述:(1)上气道硬性结构畸形和软组织增生导致的机械性梗阻;(2)OSA特征性口腔菌群变化,微生物多样性减少;(3)气道解剖与微生态的交互作用机制,包括核因子-κB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基质金属蛋白酶驱动变化的组织重构、程序性坏死导致的扩张器功能障碍等病理过程。研究证实间歇性缺氧环境可诱导菌群失调,而异常微生物代谢产物又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等相关信号通路加剧局部炎症,形成“缺氧-菌群-炎症”恶性循环。基于此,本文提出整合解剖矫正、微生物调节和抗炎治疗的协同干预策略,为开发新型生物标志物和精准治疗手段提供参考依据。深入解析解剖结构与微生物组的联合作用机制,对突破当前OSA治疗瓶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全选
    显示模式:: |
    全选
    显示模式: |
    按检索
    检索词

    主 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 办: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

    电 话:010-66936756

    E-mail: zhlndqg@mode301.cn

    创刊人:王士雯

    主 编:范利

    执行主编:陈韵岱

    编辑部主任:王雪萍

    ISSN:1671-5403

    CN:11-4786/R

    创刊时间:2002年

    出版周期:月刊

    邮发代号:82-408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